我想描述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没有立足之地,却依然生存着。这个群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反而越是在人来人往的黑暗角落里,处处有他们的身影。
·经常急匆匆路过的你,又是否关注过他们的身影?
这个群体真正出现在我眼前让我关注他们的,是来源于暑假的一个经历。
北京站,太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了。全国各地的人流,熙熙攘攘,尤其在暑假期间,北京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更是水泄不通,每个人都大包小包,顺便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我和家人从北京坐火车回老家。晚上十一点多的卧铺,保险起见,当然九点多就到达了北京站。一如既往,人来人往。取完票后,担心候车大厅里闷热,决定在广场上多待一会,顺便找了找公共厕所。
北京站的公厕在广场的右侧的电子屏幕后,除了公共厕所几个大字亮着灯外,公厕门口没有路灯,光线也不好。我提着箱子,在公厕门口拐弯处等着家人。视线飘忽不定时,不由得转向了公厕门口的一排小摊。一个右脚残疾的中年妇女一手拿着手机,一手闲暇地扇着废纸片,她是卖烟的,还有几包随身携带的卫生纸。更值得关注的是,坐在她旁边的一位老人。一个特大白色塑料袋里装了几桶泡面,老人摊开塑料袋,露出泡面,袋子地下垫的是一排未拆封的矿泉水。她弓着背,蓬乱的白发一点都没有挡住她的视线,坐在小板凳上看着一个一个去上厕所来回的过路人,企图想让他们看到自己再买点东西。
我观察了近二十分钟在她们身后,如果用一个快镜头来表现的话,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断从小摊前穿过,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看她们卖的东西,除了一个着急
出于好奇,我又继续观察,拖着箱子往前走了走,依然在去公厕路的拐角。结果,发现了几个睡在地上的人,不知道是民工,还是同样摆地摊的人,都在离公厕不远的这片角落里。感觉她们总与摆摊的那个妇女和老奶奶有着一丝联系。看了一会儿,大概已经十点多了,卖泡面的那个老奶奶要走了。她慢慢站起来,腰弯的简直感觉头快垂到了地上。一点一点的开始收拾,用周围散乱的一些绳子开始扎好泡面袋,另外她还有一个类似拉货的小推车,把自己的小包、卖的东西,都一层一层的摞在小推车上,动作格外的娴熟,又在周围随便捡了捡绳子,用自己仅有的力气都捆绑在自己的小推车上,最后连小板凳都插好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她收拾好一切,准备离开时,竟然满心欢喜地给身边地那位卖烟地中年妇女打了声招呼,似乎表达自己要回家的喜悦。
出于好奇,我又跟上了这位奶奶,目测将近70了已经,我想知道她要去往哪里,在哪里住下,结果没跟几步,在广场前的垃圾桶前,她又停下了。开始了各种“翻箱倒柜”看看垃圾里面有什么可以用的东西,我当时才明白过来,原来,很多这种摆地摊的人他们也在这个城市过着流浪的生活。站在她斜后方看了几分钟,她能找到的也就是一些饮料瓶,废纸片。翻了一会,确定没有东西可以利用后,最后她又拉着小推车,佝偻着要去往了另一个方向。
到了该进站时间了,我也没有再跟了。内心已经产生了无数个疑问:她住在哪呢?她有儿女吗?如果有一天不能再流浪了,有人会帮助她处理后事吗?……
之前我从来没有过对这个群体这么好奇,也没有在另一个角落观察他们很久,观察的时候心里想得太多了,直到现在回想起那些细节,内心都是五味杂陈。甚至想过也许自己更应该当时主动去买她几桶泡面。
关于这个群体,我发表不了什么意见,并且大多数人的态度只能是无奈。
不管怎样,这是一个群体的缩影,更是中国发达城市的缩影。同样都是人,却有了不同群体之分,差距还如此之大。这归结为社会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城市又该怎样缓解这一现象,又值得太多问题去商榷。
- 上一篇:菲长完美 (菲律宾长滩岛)
- 下一篇:菲律宾拟在中国南沙岛屿开发旅游 明年开通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