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密云旅游 > 旅游景点推荐 >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作者:密云旅游
日期:2020-01-16 23:29:29
阅读:

本文作者“墙头马上Hao”,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第一次到新疆,是因出差而来。我所做项目的城市是阿克苏。本来是做完项目就直接回去,因为一些突发状况,我需要在那里多呆上一周。对我来说,阿克苏依然像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作为地区首府,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城市周边也是人口密集的乡镇,这和内地的大城市并无不同。“到远方去,到更荒野的地方去”,在都市的我,内心止不住这样的冲动。

就像《荒野的呼唤》中的野狼巴克,它总能听到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

于是决定出去走走。问了一些当地人,大多推荐北边温宿县的天山神木园,或是南边阿瓦提县的刀郎部落。可惜,在我看来,那些人造景点里,无论树还是人,都是一种表演。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看着地图,突然想到了城市东南方向130km的阿拉尔。

原因也很单纯,只为了塔里木河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或许是我的一种习惯。小时候喜欢地理,看着地图,对着各种地名神游。后来去欧洲时,特意去了德国鲁尔区的若干小城市。当地人见了我,说中国游客很少来这里,问我为什么我来。我说,因为初中地理课的欧洲篇,以德国这个国家做例子,而德国的内容,又以鲁尔区做例子。这种情愫很难言明,是一种很私人的旅行情节。

从地图上看,阿拉尔市,四周都是阿克苏下属的县,但自己却不属于阿克苏地区,放佛大漠中的一片真空。也因此给了人无尽的想象。出了阿克苏一路向南,窗外尽是一望无际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工业区,一望无际的荒原,一望无际的棉田......然后路标开始由“XX乡”变为“XX团”,随后“塔河之源,西部枣都”的牌子,告诉我开始进入阿拉尔市区。

阿拉尔在维吾尔语里,是“绿色岛屿”的意思。这话不假,这实在是一座人工在沙漠中硬生生造出来的城市。其缔造者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而农一师的前身,则是三五九旅,那个被《南泥湾》歌曲广为传唱的三五九旅。作为西北野战军的王牌部队,跟随王震一路向西打到新疆,再也没有回头。他们驻扎下来,垦田戍边,硬是在荒漠上创造了人进沙退的旷世奇迹。

一路上,脑海中尽是漫天黄沙,和铁血的、红色的浪漫。

与石河子一样,阿拉尔也是一个军垦城市,一个戈壁花园。不同点在于,城市相对年轻,建市也只是这个世纪的事情。城市不大,看上去也比较新。马路宽阔,高楼不多,空旷,但不荒凉。核心区是市政府以及南边一片广场。广场极大,给人无限空旷的震撼感。广场两侧,为军垦文化公园,有树荫,有花丛,有池塘,转瞬间又把人拉回人本的尺度。

广场尽头,是一个高耸的纪念碑,空旷的广场更是衬托出纪念碑的高耸,仿佛直入天际。迎着太阳暴晒,一路走向纪念碑,看到上面的文字:“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

依旧是那种穿越岁月的红色浪漫,只是此刻又增加了几分厚重。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屯垦纪念碑

几个维吾尔族小伙,骑着摩托车来到广场。看到我拿着相机,就主动让我给他们拍照。他们用简单的汉语和我沟通。我想和他们聊更多的话,可惜语言的距离,让我们不得不告别。

想起巴别塔,同样是高耸入云。

好在,还有图片,还有记忆。

走在城市中,看着“南泥湾大道”‘“359旅大道”的路牌,耳边不由自主的响起《南泥湾》的曲调。我想起小时候,我妈用燕舞音响放磁带教我唱这首歌。我想起在瑞典去芬兰的船上,和朋友一起在船上舞厅里的卡拉OK,冲着全场的老外唱这首歌。

不由得感慨,一首歌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每个人耳畔,都有自己的私人乐库,记录的不是歌曲,而是自己经历过的岁月。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对于南疆城市来说,最不缺少的就是日照。在太阳的直射下,你会深刻的感受到,为什么这里的盛产瓜果。人会被被晒的萎缩,就像这里的葡萄干。而在这个城市,宽阔的马路并非两侧都有连续的树荫。于是我只好不断变换路线,来回走过马路,只为那树荫下的凉意。

也是一种跋涉。

直到来到塔里木大学。一进入学校,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花园。眼前遍是绿荫植被。特别之处在于,很多果树被当做景观树种种植。由于是暑假,校园里空无一人,很多果子都无人采摘,落在地上。

农一师不仅为阿拉尔建造了一个城市,也带来了一座大学。上世纪六十年代,把农一师带到这里的王震,已经是国家农垦部部长,亲笔题下了“塔里木农垦大学”的校名。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塔里木大学校史馆 王震像

有了大学,城市就有了青春。而校园里,则有着一切属于读书年代的元素,你能感受到盛夏、青春、浪漫的字眼。两个女生从宿舍楼下走过,两个人议论着这个大三暑假去哪里实习。

大三,多么遥远的字眼。

一切皆有可能的年纪。

出了塔里木大学向南,便是塔里木桥。这是塔里木河上建的第一座桥,被当地人称作“老桥”,因为随后有了“二桥”和“三桥”。上了桥,作为地理爱好者的我,内心的地名情节再也按捺不住。

塔里木河,是全国第一大内流河。全长2179公里,由阿克苏合、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汇合而成。由于其河水很不稳定,被称为“无缰的野马”。《汉书.西域传》中便有关于塔里木河的记叙,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二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中央有河”,指的就是塔里木河。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塔里木河与塔里木桥

站在河边,想起年少时背过的《新概念英语》中的一篇。那篇课文叫A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来自罗素的一篇文章。文章把人的生命比作河流:开始是涓涓细流,尔后奔腾咆哮,随后河面渐渐开阔,最后水流平缓,汇入大海之中,个人就这样毫无痛苦地消失了。

塔里木河,很容易给人这种强烈的流逝感。大江大河见过不少,但是内流河,则有一种天然的一种悲壮:外流河最终的归宿是大海,而塔里木河这样的河流,最终则是在沙漠中慢慢被蒸发掉。罗布泊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从那之后,河水就逐渐消逝。

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亘古的荒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这样的慢慢流逝。没有补给,一点点的蒸发,一点点的失去。

就像一个沙漏。

就像眼前的塔里木河。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在塔里木桥下,有一片上海知青林。文革期间,上海十万知青赴新疆,四万留在了阿拉尔。他们的青春与激情,也汇入了这条历史的长河。

随后,想去塔里木河南边,更远的城市外围,沙漠的边缘。对于公交并不发达的小城,求助司机似乎是更为便捷的解决方案。给来时的司机打了电话,司机向我介绍城市周边的旅游景点,尽是休闲农园、采摘农场,本地人周末郊外娱乐的场所。我给司机说,我要去沙漠边缘。

“沙漠边缘?很少有人去。”司机有点惊讶,随后让我开个价。

“五十。”

“一百吧,五十太少了。”

“走。”果断上车。工作后越发体会到,对于有工作的人来说,旅行最大的约束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车过了塔里木河,再开十几公里,便上了阿和公路(阿克苏-和田)。“丝绸之路驿站,中国沙漠之门”,十二团的宣传招牌,提醒着人们这里已经即将进入中国最大的沙漠。道路两侧逐渐显现出向沙漠过渡的景观变化:乔木、灌木、再到草丛。再到沙漠,有星星点点草丛点缀的沙漠边缘。司机告诉我,从阿和公路驱车500km,不到一天就能穿越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穿越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到昆仑山北麓的城市——和田。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沙漠的边缘,有了草丛的点缀,显得也不得那么单调。野草肆意生长,又随风摇摆,足够野性,足够自由。想起《中国国家地理》有一篇文章,叫《人人都爱萨瓦纳》,讲述非洲稀树高草的景观,正是草原上点缀了些许树木,才更加美观。

或许纯粹的草原、树林、沙漠都不是那么好看,混合在一起,才好看。

生活也是这样,完全纯粹的东西,或许并没有那么美。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在沙漠边缘停下车,进入沙漠,体会荒野之美。近些年来,尤其喜欢一望无尽的景象:西伯利亚的森林、蒙古高原的草原,和西北的荒漠。或许是现实的生活中限制太多,才向往这种一眼看不到边的辽阔。我想起一本写蒙古国的书籍《我甚至希望旅途永无止境》。封面是一辆车,在蒙古高原无尽的戈壁滩上。这也是我眼前的景象。

司机对我说,不要走远,一旦远离公路,走进沙漠深处,那就是无人区。

这里是文明的尽头,但荒蛮的世界,才刚刚开始。

突然想起微信上常见的一句话:“我害怕一眼能看到底的生活”。

而在这里,眼前的世界大的无边,永无尽头。

豆瓣日记: 世界永无尽头——阿拉尔纪行

更多阿拉尔照片,见相册【阿拉尔】大漠绿岛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墙头马上看世界( qtworld),带你去看花花世界

(全文完)

本文作者“墙头马上Hao”,现居北京,目前已发表了57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墙头马上Hao”关注Ta。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