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中旬以来,每天中午12点26分至12点28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午间新闻》时段,都能够欣赏到“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的旅游形象宣传片,百里杜鹃、织金洞等一个个出自毕节的旅游精品景区一一精彩亮相,“大气”“唯美”“震撼”等词语,成为广大观众给出最多的评价,充分展示了毕节旅游的无穷魅力。
然而,毕节的美,远不是电视上短暂的时间和镜头所能体现的——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地貌、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清凉的气候条件,让毕节境内孕育了众多世界级、国家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名片正逐步被世人知晓,随着毕节从“高速时代”迈向“航空时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奇幻山水秘境、体验厚重人文古韵、品尝独特风味美食、感受浓郁民族风情,“大美毕节”正以靓丽姿态走向世界,与世人“共享”。
作者 | 孟性荣
来源 | 毕节日报
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近年来,毕节立足境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聚焦“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形象品牌,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力促“旅游品牌创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发展质量”三大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旅游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旅游产业正逐步成长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1完善设施
让资源禀赋结出“硕果”
今年6月,七星关区鸡鸣三省景区在完成一期升级改造后,对外开放鸡鸣三省纪念碑、锦绣江山广场、雄鸡唱晓观景台三个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览。
“鸡鸣三省”景区,是近年来七星关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重点投资打造的旅游项目,在项目全部建成完工后,将成为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精品旅游景点。
这是近年来毕节不断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景区功能配套要素的一个缩影。
毕节旅游资源富集,但长期以来,开发建设投入不足,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导致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
为彻底改变“坐拥先天资源,后天发展不足” 的旅游业的尴尬现状,下大力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毕节必须做出的选择。
近年来,毕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仅“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751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近3万公里;建成铁路项目8个,总里程413公里;建成毕节飞雄机场并开通21个城市航线,2016年旅客运输量达73万人次,一跃成为贵州省第二大支线机场,初步构建了“快旅漫游”的立体交通格局。
同时,毕节还紧紧围绕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核心任务,不断推进全市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项目累计投资411亿元。其中:百里杜鹃5A级景区旅游项目累计投入50余亿元,织金洞4A级景区旅游项目累计投资3.2亿元,慕俄格古城4A级景区旅游项目累计投资12.9亿元,韭菜坪3A级景区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有效夯实和完善了各大景区发展基础。
在配套服务设施上,毕节建成了百里杜鹃、织金洞、慕俄格古城、韭菜坪、织金大峡谷、水西古城、油杉河等一批景区旅游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目前正依托机场和高铁站规划建设市级综合性大型游客集散中心;过境高速公路旅游交通标识导引体系日趋完善,相继建成了一批景区停车场,百里杜鹃景区主停车场已成为目前全省最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最高的景区停车场。
持续不断的投资建设,让毕节旅游资源结出了“硕果”,其中,百里杜鹃成为全省第三家5A级旅游景区,织金洞跻身“世界地质公园”,大方慕俄格古城、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等景区成为4A级旅游景区,并成功推出了“鸡鸣三省”红色文化综合旅游区以及一批乡村旅游精品,为毕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打造品牌
让毕节出品成为“精品”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百里杜鹃景区游客持续“井喷”,其中,10月5日,仅奢香军营山地公园单日接待游客量就达到2.99万人次,景区内的攀岩、骑马、拓展项目等游客爆棚,体验者们对景区内的活动及服务保障都给予很好的评价。
作为大景区内的“大盆景”,奢香军营山地公园是近年来百里杜鹃重点打造的精品品牌项目,项目以彝族文化为主线,采取“互动+主题游乐+露营度假”的开发模式和“政府+公司+协会+农户”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古彝文化体验区、国际露营区、山地休闲运动区、民俗体验区、拓展体验区、高山植物科普区等六大板块,成为百里杜鹃完善旅游业态的重点项目。
打造旅游品牌,是毕节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毕节强化上下“一盘棋”理念,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花、海、洞”重点景区,整合市、县(区)资源集中发力,集中推进织金洞、百里杜鹃等三大龙头景区建设,带动慕俄格古城、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冷水河、油杉河、威宁黔韵紫海、大方奢香花谷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朱昌现代高效农业园等亮点景区,培育观光休闲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快速推动线路产品的打造,优化组合主要景区形成东线、西线和东西环线精品旅游线路,以及围绕机场的航空旅游线路,灵活组合为一至三日观光游览和四日、五日深度体验的线路产品,形成高原生态喀斯特“观光+休闲+文化体验”旅游线路体系。
与此同时,毕节还全面开发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项目,研究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业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提升、交通网络连接、特色文化融入等工程,加快构建“旅游+”融合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聚焦市场唱响“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品牌,强力打造旅游业升级版,着力把毕节打造成为贵州西部特色山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
近年来,毕节先后打造了1个世界级品牌——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22个国家级品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百里杜鹃、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织金洞、慕俄格古城、韭菜坪等,10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风景名胜区(织金洞、九洞天),4个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让毕节旅游书写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华丽篇章。
3宣传推介
让大美毕节走出“深闺”
近年来,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初步形成,以及旅游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毕节加大了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让天生丽质的毕节旅游业迎来了良好发展契机,并逐步告别了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尴尬局面。
毕节在宣传营销上,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宣传和推介毕节旅游,聚焦“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旅游形象品牌,在营销方面不断探索和尝试,多形式、多渠道、多平台的立体式营销体系已经形成。
为实现更加精准的宣传推介目标,毕节先后在广州、长沙、贵阳、香港等重点客源地城市的机场、高铁、轻轨站点、繁华商圈、重要路段等设置了毕节旅游广告,并整合媒体资源,通过开设旅游专题专栏等,发出毕节旅游好声音。
同时,毕节还以聚焦“花海毕节”总体旅游形象定位,以“花海毕节·月月旅游”活动为载体,通过借节造势、以节促旅,让文化旅游活动真正成为毕节吸引游客和丰富游客体验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旅游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花海毕节·月月旅游”启动以来,通过科学整合毕节旅游活动资源,每月定期向外界发布毕节旅游文化、节庆、赛事信息,让更多人知道毕节,走进毕节。“花海毕节·月月旅游”正成为毕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8年以来,毕节市“互联网+全域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四季旅游”“月月旅游”等举措掷地有声,与央视、腾讯等平台的合作直接升级了“花海毕节”品牌的高度和广度,让毕节旅游持续走红。
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极大地提升了毕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省内外来毕游客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全市客源结构不断优化,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持续攀升,毕节旅游实现多次井喷。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毕节接待游客近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3.64%,旅游综合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37.33%。
4旅游扶贫
让“无烟工业”成为富民产业
深秋时节,前来百里杜鹃永兴村观光旅游的游客依然不在少数,每逢周末,各农家乐经常忙得不亦乐乎。
按照当地村民的说法,曾经的永兴村,交通闭塞,贫穷落后,是一个与旅游“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地方。
能够跻身“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是百里杜鹃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带来的“功劳”。
近年来,永兴村依托“身处”百里杜鹃大花园的优势,把扶贫产业与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特色村寨建设相融合,紧紧围绕“旅游农业”做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明确了“旅游永兴、法治永兴”的发展目标,规划打造“洛博留客、草原留情”的乡村旅游品牌,全面改变传统农耕生产模式,培育农家乐13户、农家旅馆18家,打好“以游促农、以游兴农、以游强农”产业转型组合拳,推动传统农业向旅游服务业融合,有效突破了永兴村“地贫农弱,兴业无门”的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助力脱贫的“永兴路子”。
被称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是典型的富民产业。近年来,毕节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朝阳产业和富民工程来抓,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气候等优势,乘势而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准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毕节以实施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为载体,以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打造为突破,积极探索景区带动、产业融合、特色村寨等旅游扶贫模式,加快推动全市旅游扶贫工作,努力为全市坚决打赢“113攻坚战”提供产业支撑。
近年来,毕节先后打造出了黔西县海子村、解放村,七星关区砂锅寨,大方县木寨村、火风丫,百里杜鹃永兴村、迎丰村等一个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乡村旅游的全面开花,不仅书写了旅游扶贫的“毕节样本”,还让广大群众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因旅游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有34个村通过旅游业带动脱贫,旅游业带动脱贫率达30%以上;2017年,全市共有946个村纳入贵州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旅游业带动6.98万贫困人口受益;2018年,全市旅游业计划带动7.12万贫困人口脱贫。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脱贫人数达 14.98万人,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毕节如期“相约2020”注入了强劲动力。
- 上一篇:贵州第一波油菜花已上线,这十片花海千万别错过!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