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
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
禅意
最美禅意空间,与空间自然之物安静地对话。
“城”,在浙东有一座小城——天台,般若味浓,是放松身心的乐园。
“禅之水”
与自然界的对话
如心,静,悟,无瑕
清澈见底,如镜。林间流淌,滴下。如心,静,悟,无瑕。我们的心原本可朴素如此,灵动为水,宽厚如林。
国清寺前,丰干桥下,潺潺流水,几处新叶,是春天最美的符号,几处落叶,是隆冬过后的佛念。流水无情,其中另有性趣。落花有意,跟随流水荡漾。雨打残花,残花又添春色。
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学水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灵活,适境而生。
水生万物,石梁飞瀑奔腾于崇山翠谷之中,流水所到之处,满目风景,石梁飞瀑险,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石梁飞瀑柔,溪流处,抚石而过;石梁飞瀑潜,流水掩藏在山林间,不知其源头,却终年不绝。
佛理如水性,以水喻佛,彰明佛理;以水修佛,参水悟心。
在石梁禅修听瀑布,知音相遇,水中现出阳光。是魔是佛,只在一念迷悟。静卧禅室,性海云雾茫茫。
“禅之松”
与自然界的对话
百木之长,犹公,故字从公
《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礼》:天子树松,诸侯柏,大夫栾,士杨。由此可见松树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至高地位。
天台松隐居,智者大师的隐居之地,松隐居的大殿里,供奉着智者大师像和观世音像,千百年来一直是龙山周边村民祭拜祈福的神圣之地。松隐居的大殿里外皆是古松,寒山曾说过:“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的诗句。在这片山林智者大师似乎感受到这里涵容一切、平等对待的佛性。
来松隐居,点上一支清香,感受智者大师当年隐居此地,静心修佛的历史重像,这里佛法深微,文人墨客钟爱松隐居,留下了许多诗篇墨迹。其中清代地理学家齐召南作诗:
《松隐林泉》
兰若藏枯林,寒瘦类郊岛。
独有松隐居,梅花占春早。
泉石清而和,诗似陶公好。
若教惠远来,剪伐自能保。
“禅之木”
与自然界的对话
石尤近于禅。
当佛祖释迦牟尼顿悟成佛于菩提树下,圆寂于索罗双树下之时,佛与植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的植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禅意。
释伽牟尼于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使此树笼罩了神性的光辉,成为智慧和"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的化身。
《佛学大辞典》中记载:“菩提子有草、木两种,木本中国唯天台山有之,故称‘天台菩提’”。
天台菩提子的果粒状如大偏豆,所以天台菩提子又被称之为“天台豆”,形状为椭圆状,似芒果状,一端较为饱满,天台菩提子质地坚硬,表面光滑,颜色为浅黄色,经过打磨后显得十分光润,天台菩提子中有一孔天然形成,无需打孔即可串线成佛珠。
天台菩提与天台宗文化相生相长,有其独特特色和深邃内涵,广受文玩爱好者和宗教人士推崇。
每一个自然之物都有禅意
而天台的美就藏在此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