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房山的古村落,每一处都很独特,但有一处虽然很平凡,但景色和历史比酒醉人,比酒暖人。
柳林水村位于房山区西南部的山区史家营乡东部,南与霞云岭乡相邻,西与杨林水村相连,北与大安山乡西苑村接壤。因村南大堰台沟中多柳树,而得名。
最初村中有三条水流,原名三流水,由于历史原因,三条水流干沽,村民根据村中著名的大柳树有十余棵覆盖了全村,因此,重起名叫柳林水村。
村子北高南低,村后面靠山(后岭头),前有大石河支流清水流过,村内主要三道大街遍于家家户户,交通方便,汽车、三轮车到各户门口。
从村西的村口而进,三条横向的路贯穿整个村子,连接着家家户户。
村口一座琉璃装饰的拱形小门,门楣镶嵌着“柳林水”三个字,原来正是进村的便路。过了这个小门洞,算是进了村,眼前是层层而上的台阶,过门经户,步步登高,曲折北上。
村内有一百多座古宅,村民有三百户出头,算起来村里的古宅占了三成多!
上百年历史的房屋浸透着时间的磨砺,含蓄隽永,古朴从容。他们保留了从明朝开始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村民的回忆。
柳林水村有古老四合院24处,村中民房为明代旧门楼,有几处还保留古老的风格,四合院分两种类型,1、四合院里外套院;2、加过厅的里外院,各院有各院的建筑特色。
和这些老房子相得益彰的,还有一座座新建的民宅,这些民宅可谓是外修颜值,内修气质,移步换景,步步可观。
这里的房子一水的一字青砖、青石板顶,房间规整有致,精致的砖雕装饰其间,门楼两旁的抱鼓石已经陈旧风化,仍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派。
长星观是这里里最早的庙宇,建在村中间,建于明朝,现有石碑一块,有文字记载,部分字迹年久脱落,分上下院,房屋院落年久失修。
村中有一句谚语“先有长星观,后有圣莲山”,它和这个村子几乎是同龄。这是道教的场所,里边的钟楼、鼓楼的建制还都有,但是已经比较破败了。
村内一面古老的墙
柳林水村有一座古戏台,在以前,庙里举行活动,做法事的时候,村民们都会来这里聚会,古戏台的观众席现在都还保留着,就是一条条用阶条石砌成的台阶。
村民们说,以前说自己是不是柳林水村的人,就是靠这台阶,如果能准确的说出有32级台阶,就证明,你是柳林水村本村的人。
除了古戏台,村子里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很古老了,那就是——碾子。
碾子的石头是“青子广”的石头,不风化,这里的碾子和山外的碾子不一样,我们所见过的大部分碾子都是青色的,而这个碾子发黑,不是因为时间长了,变脏了,而是石碾子特有的颜色,非常具有当地特色。
龙王庙
龙王庙门提联:“保一方风调雨顺,佑万世国泰民安。”正中供奉着龙王之位,四周有壁画,分别供奉着山神爷之位、财神爷之位,药王爷之位……
龙王庙是传承了几百年的民间民俗遗产,古时候村民为了求雨,保证来年丰收,每到农历5月18日,村里就找十二寡妇涮簸箕、杀羊求老天下雨。
村中的龙王庙建于明朝,是老百姓求雨盼来年风调雨顺,祈祷老天爷下雨的地方。
由于文革破四旧被拆掉,2007年村民自发捐款陆万多元重修了龙王庙,使龙王庙恢复到原来面貌,又给村里增添了自然景观。
庙前有古井一眼,井口由一整块山石雕凿而成,斑斑磨痕留下岁月的记忆,井内泉清如许,经年不竭,在大旱之年,是村民的救命井。柳林水的先民创建龙王庙是否因这口古井?
村内樁树扬花,松柏苍翠,核桃树、山榆不知名的山树、山草把山顶染得清翠欲滴,山鸟的叫声时断时续的传来。
放眼望去,群峰环峙如莲花,脚下的山村像莲花的新蕊托在莲花的中心。大片的青石板屋顶、间或的红屋顶,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止,这里的民风依旧纯朴。
村西的“圣米石堂 ”现叫圣莲山,青峰摩云,素称洞天福地。
有南北二庙,南庙长星观原为胜泉寺,始建于金末的贞祐三年,清初改为道观。
清末,观中有两位道长,女道长杨清风活了147岁,另一个是男道长牛理先活了126岁。
两位道长各传一位高徒,一个是男道士蔡义先,一个是女道士曾义明,二人行医兴道,在民国年间鼎鼎大名。他们得到民国大总统曹昆、参谋总长张怀芝以及吴佩服、杨小楼的资助,隔南天门在长星观北面创建蟠桃宫,形成南庙长星观、北庙蟠桃宫南北呼应之势,闻名于京城内外,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最有影响的道观之一,莲花山成为著名的道教名山。
柳林水村2013年被评为市级民俗旅游村,现为星级民俗旅游村,村内有民俗接待十多户,特色餐饮、山梆子鼓乐、抗日故事等处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能聆听天南地北游人的声音,能感受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和古人的聪明才智。
导航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票价:免费
自驾路线:沿京昆路行驶,至贾峪口跨河桥处右转进入贾史公路,继续行驶约8公里后到达柳林水村。
公交线路:乘房21路,到柳林水站下车,步行1.2公里即到。
图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