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是福建多地的传统面食,做法各异。比如,福州地区流行用鸡汤煮线面,再加两个蛋,谓之"太平面";闽南地区则是加入海蛎、猪血等丰富佐料,制成"线面糊";而在莆田沿海一带,起源于湄洲岛的"妈祖平安面"堪称一绝。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这道面食背后的故事。
妈祖平安面,顾名思义与海上女神妈祖有关联。相传,妈祖林默的哥哥出海遇难,悲伤不已的她将哥哥尚未吃完的炒面和着泪揉成面团,用织布机搓成细细的面线,将面线缠在挂轴上晒干。因为面团被海水和泪水浸湿,所以是咸的。
莆田流传着一句童谣:"白头雉,白头雉,红线绑脰肢。"这里是将一缂缂平安面比作白鹭。过去,莆田百姓会为出海或出远门的亲人煮一碗平安面,祈盼他们像白鹭般平安归来。
妈祖平安面的制作工序复杂,主料线面全部由手工制成。
首先要精选面粉,配以一定量的精盐、茹粉等,和好面后,在大瓷盆中把它团成粗线条,再披挂在一尺多长的木棍上,在封闭的"面柜"中温上2、3个小时后上架。平安面晾晒要靠不间断抖动和翻面,收起后的平安面丝丝宛似流纱、洁白如玉、线条细匀、口味劲道。
到了烹煮环节——首先需要炸熟花生仁,并将干紫菜、五花肉、蛋黄饼等配料煎熟备用;之后将香菇、黄花菜、油炸豆腐条等混合于汤中烧开,佐以调料;再把线面抛进滚水中煮,最后捞出面,将前面准备好的配料点缀其中,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妈祖平安面就完成了。
妈祖平安面口味丰富,寓意吉祥,如今已成为湄洲岛游客的必吃美食之一。如果你入岛游玩,一定不要忘记来尝一尝!
- 上一篇:福建这座海岛,每年要上几次世界头条!
- 下一篇:端午不窝家,精编出游计划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