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海南科学发展跨上新台阶。图为美丽的海口湾。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体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和 “多规合一”改革要求,着重阐述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十三五”时期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农民享受丰收的喜悦。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十二五”时期
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海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以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战胜超强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国际旅游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科学发展跨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实现新提升。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70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818元,年均增长9.5%和8.4%;固定资产投资3355.4亿元,年均增长2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7.7亿元,年均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5.1亿元,年均增长13.6%。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6.1:27.7:46.2调整优化为2015年的23.1:23.6:53.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占GDP的比重提高了7.1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4%,成为海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1%,提高5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建设又有新进展。修订保护林地、土地、海域、水源等法规,立法保护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实行森林公安垂直管理,取消中部生态核心区4市县GDP考核。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成为全国试点,行政审批制度、农垦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国资国企、农村金融、教育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整合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国家批准设立三沙市、三亚市撤镇设区、儋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理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理体制。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将海口、三亚作为战略支点,三亚凤凰机场列为国际门户机场。海南正在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基础设施建设增添新动力。环岛高铁建成,彻底改变了岛内交通格局,洋浦大桥、清澜大桥、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一期、洋浦小铲滩码头、新海港区客货滚装码头一期、文昌航天发射场、东方电厂二期、西南部电厂、昌江核电首台机组、海南300万吨LNG站线、红岭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海南综合交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电力严重短缺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中线、横线和文博高速公路、铺前大桥、海口美兰机场二期扩建、三亚凤凰机场三期改扩建、琼海博鳌机场、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二期、跨海联网二回工程、琼中抽水蓄能电站、环岛天然气管网、红岭灌区、南渡江引水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新提高。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保持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占总支出的70%以上,海南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8.1%。实施中部农民增收计划,中部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缩小9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建成23.7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6.8万户,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35.2平方米。解决了140万农村人口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5.2万人。
——社会治理显现新成效。坚持治理管理与发展并重,依法加强对土地、岸线、海域、海岛、矿产等公共资源的规范管理。全省打击违建成效显著。强化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海南建设。稳步推进三沙政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扛起了南海维权维稳和保护开发的国家责任担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东之变”和“学乐东、见行动”产生全国影响,鹦哥岭青年团队树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标杆。
崛起的东方工业园。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总牵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努力将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着力提升服务业比重,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0:20:60。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
——创新驱动有良好的提升。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4.5件。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确保全省47.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含20万人巩固提升),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和强度严格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之内。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占陆域面积的33.5%,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近岸海域面积的12.3%,湿地保护面积保持在48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2%,大气、水体和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达到15%。
——社会治理管理能力大幅提高。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实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必须遵循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生态立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依法治省和坚持党的领导六大原则,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深入推进农垦、司法体制、行政审批、国有企业等各项改革,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供给侧改革新趋势,谋求海南新的增长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基础设施“五网”建设。优化全省城镇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实现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并进、中部保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壮大12个重点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立跨区域、跨市县投资机制,推动城镇间生产分工、产业整合、园区共建。落实“互联网+”战略,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促进各次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航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临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建设,致力将海南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海洋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海南)—东盟优势产业合作示范区。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发展边贸经济,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推进优势企业开展跨境经济技术合作,拓展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和港澳台等区域合作。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
立足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着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着力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实施依法治省战略。
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生命线。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新型工业等绿色低碳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经济特区是中央在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中赋予海南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继续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擦亮特区品牌,凸显特区特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继续不断放大政策效应和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用好用足用活国际旅游岛特殊政策,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新一轮农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推动优化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推进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海南省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强力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通过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把农垦打造成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国家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区。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和申报材料,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实施互联网申报和全流程阳光审批。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严格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和效益。改革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制度,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PPP项目运作平台。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合理划分省与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消除省与市县共享税种分成比例差异。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到所有市县。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加快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转变,健全国有资本“投、融、管、退”渠道,促进国有资源合理配置。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加快价格改革,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继续深化水、电、气价格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本省居民在建制镇和小城市(县城)的落户限制,逐步放宽海口等中心城市落户条件。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高水平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加速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创新旅游业态与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富有魅力的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进旅游与免税购物、医疗康体养生、演艺娱乐、邮轮游艇、高尔夫、文体会展、婚礼节庆等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旅游+”,强力优化旅游环境,努力建设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到12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过夜游客人均停留4.2天,过夜游客人均消费3500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50万,带动间接从业人员达200万人。 ——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坚持把农业作为农村奔小康、特色城镇化及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撑不动摇。高标准建设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天然橡胶基地、海洋渔业基地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五基地一区”,力争五年内创办100个高标准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海南富足农民、服务全国的王牌产业。
——全力推进互联网产业。实施网络强省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游戏动漫和服务外包等应用服务产业,大数据、研发设计、数字内容、物联网和卫星导航等平台支撑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集群,加快海南互联网产业升级,加强互联网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国际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搭建产业平台,建立孵化体系,培育标杆企业,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开发、产业合作,打造独具海南特色的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地。
——培育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推动医疗健康产业跨越发展,加快开放医疗健康服务市场,用足用好国家赋予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殊政策并逐步扩大到全岛,培育医疗健康产业集群。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健康保险、体育健身等多样化的健康产业,逐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城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工作。到2020 年,医疗健康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 亿元。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金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和跨境金融加快发展,增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和渗透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全省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到45%左右。
——发展壮大会展业。加快会展业的升级改造,推进会展业服务标准化,培育会展品牌,将会展业打造成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产业。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会展机构,继续巩固和做强现有的会展品牌并打造一批新的知名会展品牌,培育一批会展龙头企业。到2020 年,海南省会展产业总产值达到400 亿元。
——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完善物流网络空间布局,推动物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各类型物流业态及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业服务中心城市、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城乡居民生活的能力,逐步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到202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45亿元,形成2—3个营业额超100亿元的大型物流园区。
——发展油气产业。发挥海南省区位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南海开发等机遇,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发展油气产业。以油气加工产业优化、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传统化工产业升级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往下延伸产业链,配套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油品和化工品储备及工业服务业。
——发展医药产业。抓住国家实施医改、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等重要机遇,创新海南省医药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培育龙头企业,做大优势品种,壮大医药产业规模。到2020年,实现医药产业产值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
——发展低碳制造业。坚持集约、集群、低碳、节能、园区化、高技术的发展方向,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新兴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新型网络化制造等低碳制造业。
——转型升级房地产业。积极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科学安排房地产开发时序,促进房地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以本岛长居型居住地产为基本、经营性房地产为主导,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与住房保障体系。力争到2020年末,全省经营性房地产占新开工面积比重不低于33%,房地产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培育发展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加强科技支撑条件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力度,加大科技创新资源、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引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着力推动文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速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影视制作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旅游演艺产业和体育产业。到2020年,文化体育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和来琼留学、各类教育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优质教育服务,扩大教育消费。
——加快六类产业园区建设。规范高效运营旅游园区、高新技术及信息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健康教育园区等六类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引导向关联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平台。推动园区复制自贸区优惠政策,实施园区“准入清单”,逐步实现重点园区建设项目零审批,构建高效运转的园区运行体制。把海南生态软件园、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美安科技新城作为试点园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应用到六类产业园区。
海南省逐步完善养老体系。海南日报记者 苏建强 摄
加快新型城镇化
和美丽乡村建设
以“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省域中心城市,以儋州、琼海为东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推进万宁市区、临高县城、东方市区、昌江县城、琼中县城、屯昌县城、定安县城、五指山市区、白沙县城县域中心镇建设,推进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形成“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特色产业小镇”四个规模等级构成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围绕热带特色农业、旅游、互联网、渔业、民俗文化、物流等产业,高水平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合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研究村庄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的措施,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的类型、方向和具体措施。重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合力建设10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建设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先行区
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按照“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到2018年,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到2020年,海南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基本建成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促进就业创业工程。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深海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信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争创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区。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科技研发及能力建设,开展重大海洋科研攻关,争创全国海洋科技合作区,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海洋科技进步综合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行列。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实现全省法规规章更加完备、法治实施更加高效、法治监督更加严密、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党内法规更加完善。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加强法治教育,推进全民守法。
- 上一篇:海南暑期推出33条精品旅游线路近200项文体活动
- 下一篇:海南自驾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