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密云旅游 > 旅游景点推荐 > 毕业论文出现“替代品”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应有之道

毕业论文出现“替代品”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应有之道

作者:密云旅游
日期:2020-05-16 02:12:13
阅读:

毕业前交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学习的常规动作,而浙江农林大学的王帅,却在毕业时交了一份1.3万字的创业实践报告——《杭州简玩——打造大学生最有格调的旅行社交活动平台》。最近,他通过了学校答辩委员会的认定,顺利毕业。原来,学校今年出台了新政策——学生可以用创业实践报告代替毕业论文。(8月9日 光明日报)

用创业实践报告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并能顺利毕业,这改变了以往的单一选择模式,扩大选择空间,让大学的创新创业人才挣脱毕业论文的禁锢,跟着自己擅长的东西走。现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都在进行改变论文一刀切模式的探索,整治乱象。而大学生毕业论文替代品的出现,也是跟上了改变论文一刀切模式的步伐,这是结合现实的进步,切中了要害。

高校考虑毕业论文的“替代品”,直击了毕业论文单一模式的现实弊端。目前,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的焦虑点,东拼西凑,抄袭成风,甚至还有造假的情况。前一阵子,媒体还曝光一条论文造假黑色产业链,牵涉到500多所高校,一篇论文要价几千甚至几万元,论文造假波及范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学生写毕业论文大多是被“赶鸭子上架”,提不起兴趣,自然保证不了质量。这里除了毕业论文本身就水、如同鸡肋的原因外,还存在学生自身适不适合写毕业论文的问题,这就需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兴趣偏好和专业特色等方面。

正常来看,现在的大学生大致分为两类,学术型和实践型。学术型的大学生喜欢搞科研、写论文和参加学科竞赛等,而实践型的大学生会偏好创业、做专业性的作品等。既然大学生是多样性的,他们擅长的方面更是千差万别,可评判他们的方式却是单一的,这合理吗?把这两种类型的大学生都指向毕业论文这一条路,路只会“变窄”,一些大学生会因毕业论文不适合自身,从而无法“尽其才”,进而自损价值,也让毕业论文本身的问题更严重。

毕业论文适合不适合学生的问题,还要考虑大学生的毕业出路。因为不仅学生是多样性的,毕业出路的需求也是多样性的。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读研和就业两个选择,但无论是哪个选择,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比起毕业论文,他们更愿意看到学生真正的作品,高校可以看科研作品,企业可以看有专业特色的作品,这些往往比毕业论文更有优势。

不管是学生自身,还是毕业出路的需求,他们的多样性都是毕业论文一刀切模式脱节的最好证明,他们的多样性和社会重视程度会随着社会实际需求逐渐强烈而不断加强,这也会对毕业论文一刀切模式形成一种倒逼,是顺势而为。

目前,高校对毕业论文“替代品”的探索不只有创业实践报告一种,浙江工商大学出台的《普通本科生科研作品代替毕业论文(设计)暂行办法》已经践行了几届,学生支持,效果较好;浙江传媒学院等专业特色型高校也在尝试电影、动画、新闻、设计类等各具特色方面的毕业作品形式,来供学生选择。这些都是较好的开头,值得称赞。

其他更多的高校要看得见这几所高校的探索,做出自己的转变。高校可以根据学科本身的特色和要求,根据社会方面的需求来倡导毕业鉴定形式的多样化,改变论文一刀切模式。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和专业特色做适合自己的选择,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未来发展会是较为可观的。毕业论文出现“替代品”,改变论文一刀切模式,既能消解毕业论文的弊端,又能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