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明
【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换上专门为游人准备的白袜,走下溪流,水刚刚没过脚踝,真舒服!】
白水洋,福建省著名旅游风景区。在央视旅游广告中经常有它。白水洋是什么样的风景呢?它是火山浅水广场,由3个元素组成的。一是广场。此广场长约500米,宽在120米至150米之间,最宽处达182米,总面积8万平方米,即8公顷。前些年,国务院规定一般大中城市广场的面积应该在3公顷以下。因此8公顷是个不小的面积。二是浅水。整个广场上面,都有一层深20至30厘米的流水,一波接一波地涌来,实际上它就是一条浅浅的河流。河水的流动是有波浪、有水花的,笔者称之为“水波”。广场加流水构成水波广场。三是火山。因为这个景观的形成是火山喷发作用的结果,称作“火山浅水广场”。
这个地方是当今中国最“火”的风景区。其火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是一个火山风景区,姓“火”;但又是以水的景观为主。火山风景区中,有水的不罕见,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火山,广东湛江的湖光岩,内蒙的阿尔山等等。其次是游客多,“火上加火”,尤其是从4月到10月。这个景区总面积为8万平方米,但核心景区只有4万平方米。游客要玩得尽兴,玩得痛快,人太多不行,1个人最少不得少于2至4平方米。这样,一次最大容量是1万至2万人,一个游客平均玩两个小时,一天按8小时计算,客流量最大也就是4万到8万人吧。可是,当地景区的负责人告诉我,夏季很多天到景区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怎么办?限流!即隔一段时间,放进一批人,排队啊,火到你没进去就要排队。这在中国自然风景区罕见吧?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实地考察,现场题写了“奇特景观”四个大字。那白水洋的火山景观有什么特色呢?与现在中国所有开放的火山风景都不同,它是“潜火山岩”构成的。很多读者可能都不明白“潜火山岩”是怎么回事。火山的形成是地下的岩浆库的岩浆,通过通道,向上运移,最后冲破地表,喷发而形成。但是,岩浆在向上运移时,不是所有的岩浆都能运移到地表,形成火山。这些不同的岩浆往往侵入到地表下不同的深处就停止了前进;而潜火山岩,就是岩浆运移到离地表比较近,似破未破,但并没有冲出地表形成的。“潜”这个字在地学上就是地下之意,如地下水又叫潜水。生活中说的潜伏也是不露面的,叫地下工作者。形成白水洋的学术名词叫“正长斑岩”,就是潜火山岩。
潜火山岩经过地质时代,上面的盖层被风化、侵蚀掉了,形成了一个很平整的熔岩的平地。加上白水洋又位于两山形成的山谷之间,山谷就成为两山之间的汇水地方。汇水形成一条山间的溪流。潜火山熔岩流形成了河床。这是多么难得的条件啊,再往下游水就深了,下面的火山岩也不如此平整。自然界的每一个景观形成多难啊!
笔者到此也体会了一下午。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换上专门为游人准备的白袜,走下溪流,水刚刚没过脚踝,真舒服!溅起的浪花不断地飞吻着双脚,好惬意。在此,深深体会到“智者乐水”中的乐。
笔者寻觅很久,只有引用唐代柳宗元的《石涧记》来准确表达此地美丽的自然景观: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最近读辛弃疾的词《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中,最后一句“且醉浪花中”时,我马上做了笔记:福建白水洋。“且醉浪花中”5个字太棒了!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白水洋游玩的客人都醉了,而且是醉在迷人的浪花中。山水中有了文人的词语,一下就让风景和人的感受更亲切,也更科学。
笔者此后又读到辛弃疾的另一首词《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中写道:“把春波,都酿做,一江醇酎”。啊!这不又是白水洋吗?!一江的波浪,都被大自然“酿”成了浓香的酒,我们在其中游戏、玩耍,真是人人都感受到了“酒”,即水的“香”,水的“醇”。辛的词慷慨激昂,描写山水也独树一帜。
科普要生动、有趣,就要把中国的浓厚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人的艺术成就“融化”在科学作品中。竺可桢先生的重要论文,论述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就引用了大量文人的诗文,十分生动。
《中国科学报》7月29日报道了一位建筑学院士吴硕贤,提出“理纬文经织锦成”。我是学地理出身的,个人兴趣爱好是文学,今天要用“文”作经,还是吃力的。但文理结合的传统今天应该继承。
笔者写白水洋此文前后有近10年。不仅去白水洋考察。为了能够了解柳和辛两位大家,我于2009年冬天专程去湖南永州探访柳宗元的祠堂;2016年绵绵春雨中,专程去辛弃疾生活过的江西铅山考察,在实地考察中得到“文”的灵感。做科普原创要付出体力、脑力等各方面的努力,且十分努力才行啊。
《中国科学报》 (2016-09-02 第7版 作品)
- 上一篇:碧水丹山一座城,遇见泰宁小生活
- 下一篇:百度搜索内容SEO怎么做才好